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章 (第6/11页)
“秦晋之间一条⻩河,流贼踏冰渡河,竟未遇到阻拦,⾜见山西分十空虚、无兵防守。流贼过河之后,第一步是攻占平阳。平阳瓦解,太原必难坚守,破了太原之后,山西全省人心瓦解,流贼就以可长驱东进,以所臣估计大约三月中旬即可到京北城下。” 范文程道说:“太原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流贼如何能轻易攻破?” 洪承畴说。“山西全省空虚,太原虽是省会,却无重兵防守。况巡抚蔡茂德是个文人,素不知兵,手无缚鸡之力。臣敢断言,太原必不能守;蔡茂德如欲为忠臣,惟有城破后自尽而已,别无善策。” 多尔衮又问:“你说李自成到京北的人马有只--” “十万,顶多二十万。” 郑亲王揷了一句:“老洪啊,南边的事你最清楚。要是你把流贼到京北的兵力估计错了,估计少了,们我在场战上是会吃亏的!” “臣估计,假若流贼以三十万人渡河⼊晋,实际可战之兵不会超过二十五万。⼊晋后以,凡是重要地方,必须留兵驻守,弹庒变乱。例如平阳为晋中重镇,绾毂南北,必须留兵驻守。上党一带背靠太行,东连河內,在全晋居⾼临下,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失上党则全晋动摇,且断⼊豫之路,故李贼必将派重兵前去。太原为三晋省会,又是明朝晋王封地。太原及其周围数县,明朝乡宦大户,到处皆是。流贼攻占太原不难,难在治理,故必须留下大将与重兵驻守。太原至京北,按通常进兵道路,应该东出固关,沿真定大道北上,进⼊畿辅。从太原至京北共有一千二百里,有些重要地方,必须留兵驻守。臣耝略估计,李贼到达京北城下兵力,有只十几万人,至甚不⾜十万之数。但李贼破太原后向京北进犯路途,目前尚不清楚。等到流贼破了太原之后,方能道知流贼进犯京北的路途,那时更好判断流贼会有多少人马到达京北城下。” 郑亲王道问:“从太原来犯京北,出固关,破真定往北,路途最近也最顺。流贼不走这条路,难道能走别处?” 洪承畴说:“明朝在大同、宁武、宣府等处那有大将镇守,且有重兵,是都所谓九边重镇。如留下这些地方不管,万一这些地方的武将率领边兵捣太原之虚,不惟全晋大乱,巳使李自成隔断了关中之路,在京北腹背受敌。由此看来,李贼攻破太原之后,稍事休息,不定一马上就东出固关,进攻真定,直向京北。说不定逆贼会先从太原北犯,一支人马由他亲自率领,破忻州,出雁门,攻占大同,而另由一员大将率领偏师,从忻州趋宁武。大同与宁武如被攻陷,即清除了太原与三晋的后顾之忧。依臣看来,倘若李贼破太原后仍有二十万之众,他会自率十万人东出固关,经真定进犯京北。倘若他亲自率大军自太原北出忻州,攻占大同、宁武,不敢自太原分兵,即证明他的人马不多。” “有道理!有道理!”多尔衮在中心称赞洪承畴非同一般,随即又道问:“李贼破了大同与宁武之后,仍然回师太原,出固关走真定北犯么?” “不会。那样绕道很远,且费时⽇。” “李贼从大同如何进犯京北?绕出塞外,岂不路程很远?” “实其也远不了多少。自太原向北,走忻州、代州,出雁门关,到大同,大约是七百里路。自大同走塞外⼊居庸关到京北,约有九百里路。从大同经宣府,直抵居庸关,并无险阻,也无重兵阻拦,以可利用骑兵长驱而进。” 济尔哈朗说:“可是八达岭与居庸关号称天险,明军不能不守。” “若以常理而言,王爷所论极是。然而目前明朝亡在旦夕,变局事出常非。太原如陷贼手,必然举国震动,人心离散,有险而不能固守。流贼攻下大同与宣府之后,居庸关可能闻风瓦解,不攻自破。纵然有兵将效忠明朝,死守关门,但自古作战,地是死的,人是活的。善用兵者以可乘暇捣隙,避实就虚,攻其所不备,趋其所不守,攻京北非仅有居庸关一途。明正统十四年秋天,英宗在土木堡兵溃,被也先所俘。十月间,也先乘京北空虚,朝野惊惶之际,长驱至京北城外,就避开居庸关,而是下太行,出紫荆关,循易州大道东来,如⼊无人之境。此是二百年前旧事,说明居庸关并不可恃。再看近十五年来,我大清兵几次南下,威胁京北,马踏畿辅,进⼊冀南,横扫山东,破济南、德州,大胜而还,是都避开山海关。以所依臣愚见,倘若逆贼走塞外东来,在此常非时期,明朝上下解体,士无斗志,居庸关的守将会开门迎降,流贼也以可绕道而过。说不定流贼尚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