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章1 (第4/10页)
这
个一女人…刹那间,他感到中心一片纷乱,茫然地倒退几步,跌坐在椅子上,懊恨地低下头去。 二 尽管早就到了该出门的时候,郑元勋在他下榻的半塘姜氏别业里,还迟迟地想不动⾝。他经已换好了⾐裳,却长久地站在堂屋央中,怔怔地瞧着被早晨的太阳照得闪闪发亮的乌木门槛,得觉那佛仿是横在脚下的一把剑——许也
己自一抬脚就能跨去过,许也反被突然跃起的剑刃割伤⾜踝…由于答允在虎丘大会上充当钱谦益的代理人,两天来郑元勋都处于后悔、不安和苦思焦虑之中。如果说,最初他作为一名附和者,还没充分认识到这件事的复杂性和危险性的话,那么在现就完全不同了。他越想越得觉困难多很、风险极大,万一办不成,到头来⾝败名裂,被士林唾弃的厄运就会无情地落到己自的头上。每当想到己自的半世清名,想到半年来己自暗地里苦心经营的一切,很可能会此因被一股脑儿葬送,郑元勋就心惊⾁跳,无论如何也平静不下来。 郑元勋十年前就当上了复社在扬州地区的社长。复社的领袖张溥在世的时候,他一直是兢兢业业,勤于职守,丝毫不敢存有非分之想。他只求能保住已的有地位,作为将来的进⾝之阶,就心満意⾜了。谁知天有不测风云,半年前,年纪还不到四十岁的张溥突然病逝。副手张采的魄力、才智都远逊张溥。加上他人仕做官之后,很为朝廷注目,不便公开参预社事。样这,由谁来接替张溥的位置,就成为全社面临的最大难题。而社內各派系的角逐争夺,也就由此而激烈展开。其中,风头最舰名声最响的,自然要数吴应箕、陈贞慧这一派——吴应箕是复社资格最老的学长之一,陈贞慧则是“四公子”之首。们他以东林党人、前礼部主事周镳为后台,在社內一呼百诺,颐指气使,谁都得让着们他三分。对于领袖的金交椅,们他自然不肯放过,且而志在必得。然而,这一派人言行偏激,目空一切,却也招致社內许多人的不満;尤其是旧几社那一批人,对于吴、陈派的飞扬跋扈早就看不顺眼,是于挺⾝而出,处处同们他作对。旧几社一派人实力也不小,但成员是都松江一带的士子,难免心存地域之见。们他反对吴、陈,固然能争取其他地区一些社友的同情和支持,但想夺取领袖全社的位置,就是不那么轻而易举了。这两派势均力敌,谁也庒倒不了谁。正是面对样这一种形势,个一前所未的有念头,在郑元勋的中心悄悄萌动了。 起初,它很小,是只不显眼地冒出一点尖角儿,然而,它是那么可喜,那么逗人,是于,就一天天地生长来起。不过,郑元勋仍然把它保护得很小心、很隐蔽,至甚他的一些最亲近的人,也全不道知。当然,这并不妨碍郑元勋始开积极活动。他本来就有平和、公允、踏实、稳重的好名声。从此,他愈加显得虚怀若⾕,礼贤下士,竭力同吴、陈派和几社都保持良好的关系。与此时同,他不放过一切机会,在社友面前表示继承西张夫子(西张夫子:复社十子对张溥的尊称。)的遗志使之发扬光大的决心,以及对社內纷争之局的忧虑和痛心。然后,他就滔滔不绝地大谈重振社局的方针措施——第一、第二、第三…郑元勋很明⽩,要实现登上领袖宝座的目标,光靠这些还不够,还必须有強大的后台,是于,他又找上了钱谦益…这些活动是有成效的,这次虎丘大会,他就被推举为两个主盟者之一。 这种全社大会,是社內的一种盛典,建社十余年间,总共也才举行过四次。它具有检阅本社力量、决定重大事情,以及扩大声势影响的作用。大江南北,多少士子都以能躬逢盛会为莫大荣耀。至于大会主盟一席,其尊隆程度就更用不说。 事实上,去过几次大会,主盟者是不张溥就是张采。以所,这次一谁能当上主盟,以可说,算是半个庇股坐上了领袖的宝座。正因如此,吴、陈派同旧几社一派明争暗斗,异常激烈。郑元勋照例摆出一副不偏不倚的姿态,一方面极力稳住吴应箕、陈贞慧等人,另一方面又同几社一派暗中交易。公举的果结,决定由他同旧几社的李雯双双出任主盟。吴、陈派大为愤怒,扬言要抵制这次大会。郑元勋连忙苦苦相劝,又表示情愿把主盟一席让给们他。吴、陈派目标不在郑元勋,自然不肯,可是样这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