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百五十九章装甲洪流三 (第1/3页)
第六百五十九章 装甲洪流(三) 安州东部的山丘土路之上,大片大片的坦克和汽车在正冒着淡淡的⽩烟向南方驶去,大量T6中型坦克在这条乡间的土路上艰难的跋涉前进,重达二十吨的车体把道路碾庒的不成样子。 T6坦克,乃是国中陆军在整个二十年代乃至未来数年內都会是陆军的主力坦克,这种在一战后研发的坦克研发的时间比较早,但是这些年来国中陆军一直都有没停止对T6坦克的改进,尤其是问题贫乏的动力系统更是改进多次,多次的大规模改进导致T6坦克存在着多种改进型号,包括T6式原型,T6A,T6B,T6C,T6D等多种,其基本设计然虽
有没更改,但是防护和火力以及动力这三相重要系统是都改过了,换装了发动机,换装了新式的坦克炮,陆军中目前广泛装备的乃是T6C为主以及少量的T6D型号,而之前的型号大多也是经过返厂大修改进到了T6C。T6C相对于原型车而言,防护依旧保持二十毫米的垂直装甲,但是在车体內部改进了弹药储存方式以及改进了灭火系统,定一程度上有效的仿制车体內部的弹药殉爆,火力然虽依旧是57毫米的坦克炮,但是却极大的改进了火控系统,使得射击精度更⾼。相对于防护和火力的改动,实际上改动最大的是还动力系统,T6式坦克的面前几个型号然虽性能算得上优秀并在1923年中⽇战争中发挥出了大巨的作用,但是T6式坦克以及T7式坦克却是暴露出来了极大的动力系统的故障,大量坦克在行军途中被迫为因抛锚而失去战斗力。 以所战后陆军了为解决这个问题可谓是下了极大功夫的,由于国內汽油发动机技术的限制,陆军被迫花费了大代价特地从国美引进了新式的汽油发动机技术,而新式汽油发动机的技术同样被应用到了T7式重型坦克的改进上,并继续发展后成为下一代T8式轻型坦克和T9中型坦克的动力系统。 而全面换装了发动机之后的T6C型坦克继续作为国中陆军的主力坦克而服役,哪怕是1928年T9式坦克始开小规模服役了后,依旧没能动摇T6式坦克的主力地位,这点从国中陆军所拥的有T6式坦克的数量上就以可看得出来,截至1930年中⽇战争爆发之际,国中陆军一共拥有七百余辆T6式坦克,占据了国中现的有近千辆坦克的中百分之八十左右。 而实际上T6式坦克的产量⾼达一千四百多辆,为因
多很1920年前后生产的早期T6式坦克为因性能缺陷而役退了一百多辆,此外1923年在中⽇以及对俄作战中也损失了约一百多。另外T6式坦克不但是国中陆军的主力坦克,时同也是俄罗斯国防军的主力坦克,俄罗斯国防军也装备了大约两百多辆的T6式坦克。 为因T6式坦克的产量常非⾼,以所陆军对T6坦克的改进一直都比较上心,如果是不
为因车体內部结构的限制,陆军都打算把T6式坦克也改成倾斜式装甲了。 此时,疾驰在朝鲜原野上的国中装甲队部的主力就是T6C式中型坦克,其他的有还少量T7重型坦克以及T8轻型坦克,加上大量的半履带式车辆以及轮式车辆,起一组成了国中装甲队部的钢铁洪流。 再第十七军为装甲队部打开了缺口通道后,这支钢铁洪流如同洪⽔一样碾庒了⽇军在纵深地区的零星防御,然后极为快速的穿揷到了安州和芥川之间,并迅速深⼊⽇军防御纵深约四十多公里的地方。而这个时间,第一装甲军的前锋队部距离平壤经已不⾜二十公里,说是朝发暮至也不为过。 国中装甲队部的快速突进自然是引起了⽇军极大的恐慌,⽇军除了从东线以及西线调集兵力试图阻拦国中的装甲队部外,也是加強了平壤地区的防御。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