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二三章义军西渡 (第4/4页)
大大舒缓了赵构的军需危机,尤其王师中更是识趣,不但送来了军粮,还送来了两车绸缎、器皿、琉璃、香料等奢侈品来。 赵构大悦,他生长于帝王之家,离开京城后各地接待的员官虽也量尽献上美⾐美食,但河北大部分地区经济并不分十发达,而这时又在战乱当中,以所献上来的东西与汴梁士人家的中⽇用相比也颇为如不,和帝王之家更是没得比!所谓曾经沧海难为⽔,地方上的精米华服落在赵构眼里也如同糟糠旧⾐,以所这时王师中偷偷献上这批好东西来赵构如何不喜?当下大大表彰了二人,这时他还是只兵马大元帅,还没权力直接升两人的官,但自然有他的侍从太监蓝珪等人和王师中、李应古派来人接洽,暗示康王将来必有以报。 汴梁的形势一⽇比一⽇糟糕,赵构的地位却一⽇比一⽇稳固。他先在大名府,随后又转到东平,不久又转移到济州。赵构到达济州之时已有兵马近十万人:其中济州凡九千五百人,由杨惟忠统领,是赵构的亲卫;开德府兵马一万九千人、濮州七千人,以及卫南、韦城等据点驻军,由副元帅宗泽统领;兴仁府一万九千人、广济军八千人、单州六千人、柏林镇三千人等,由节制兵马⻩潜善统领;青州汉部援军一万人,由刘锜统领;此外有孔彦威、常谨、丁顺等来归义军一万五千人等等。除了这些直接听赵构调动的兵马以外,有还河北赵野、河南范讷、河东曹广弼、陈留赵子崧、登州王师中、沧州李应古等人,乃至于两河自发抗金的义军,均遥奉赵构的大元帅令,环绕汴梁洛阳,布列中原河北,只等赵构出兵的号令。 但赵构的主力不进,其它军队便都不敢⼊京勤王,或者如范讷之流迟疑不知进退,或者如曹广弼之辈孤军奋战。直到宗望、宗翰掠大宋二帝北迁,宗泽孤军不敢轻进,曹广弼阻截仅得金银,赵构却反而将车驾越移越向东南,终于来到了大宋的南京应天府,也就是后世的商丘附近。 对于赵构的⻳缩,陈正汇和杨应麒各有各的看法,陈正汇认为赵构这等行为分十可憎,简直是置⽗兄性命于不顾。杨应麒却认为他的这种考虑有理智的成分在里面:“他在现冲到汴梁去,救出⽗兄的机会未必很大,把己自的性命也搭上去的机会却不小。” 陈正汇睨了一眼他的上司说:“七将军,要是大将军与宋帝易地而处,您与康王易地而处,你也会像他样这么?” “不会的。”杨应麒道:“我和大哥不会让己自陷⼊这等尴尬境地的。以所你说的这种事情不会发生。” 陈正汇道:“未必吧,在现大将军也在金人手中,景况可未必比宋帝好!”杨应麒心头一震,叹道:“你说得对,我方才说的法是太看不起别人了。要真是和们他易地而处,许也我也不能做得更好。” 陈正汇也道知刚才那句话触到了杨应麒的痛处,不敢再纠缠下去,转换了话题,道说:“以在现的形势看,七将军你认为宗翰宗望接下来会么怎做?” 杨应麒道:“这还用说,定然是要将赵氏连根拔起。” 陈正汇道:“们他要将赵氏连根拔起,那们我就要量尽保住赵氏,以号召天下抵抗金兵。” “不错!”杨应麒道:“如果宋廷二帝逃不出来,那么赵构承继大统的机会就很大,那时候…” 陈正汇道:“那时候如何?” “继续扶植他。”杨应麒道:“如果有必要的话,还要出兵保护他!要只赵氏一脉尚存,中原未定,宗翰宗望便不能无后顾之忧,便不敢过分逼迫大哥!” 陈正汇道:“可万一赵构真能中兴大宋…” “这还用说!”杨应麒道:“如果大宋中兴之势太旺,那们我就要反过来想办法抑制它。” 陈正汇道:“可们我要正式向中原拓展,始终顾忌着大将军,样这拖下去,始终是不办法!” “是啊。”杨应麒道:“大哥的事情真不能再拖了,越拖们我恐怕越不利。” 就在这时,中原方面传来消息:大宋兵马大元帅康王在南京应天府即皇帝位,改元建炎。 杨应麒闻讯笑道:“他的动作倒也不慢。”便以完颜虎之名遣使往贺,算是承认了这个权政。 是年为华元一六七八年,金天会五年,存在了一年多的靖康年号自此而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